“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自1991年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3?15”晚会一直致力于揭露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业乱象,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成为晚会曝光的重点。过去十年间,从2015年到2025年,每年的3?15晚会都以犀利的目光聚焦食品领域,将一个个危害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在阳光下,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这些曝光事件不仅对涉事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更在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完善、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来路不明的保健品”敲响警钟
2015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些保健品往往来源不明,质量难以保证,却被包装成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神药”,误导消费者购买。
2016年:网络订餐平台乱象和“红参加糖”引发行业震动
2016年3?15晚会将焦点对准了迅速崛起的网络订餐行业,曝光了“饿了么”平台上存在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入驻商家存在无证经营、卫生条件恶劣、食材来源不明等情况,厨房环境脏乱差,甚至用变质食材制作餐食。此外,红参加糖也引发了关注。按国家标准,红参含糖量不应超过20%,然而有些商家竟将其加糖熬制,增重30%,含糖量直飚50%,若糖尿病人服用很可能加重病情。
2017年:“瘦肉精”羊肉卷乱象曝光
2017年3?15晚会曝光了个别养殖户在羊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及部分企业用含有“瘦肉精”的羊肉制作羊肉卷流入市场的问题。“瘦肉精”会在动物体内残留,人食用后可能出现心悸、肌肉震颤、头晕、恶心等症状,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2018年:“山寨饮料”与“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2018年3?15晚会聚焦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曝光了大量“山寨饮料”充斥农村小卖部的现象。这些“山寨饮料”在包装、商标等方面与知名品牌极为相似,以假乱真,误导消费者购买。它们大多由小作坊生产,生产环境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原材料质量堪忧,甚至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此外,农村市场还存在部分食品超过保质期仍在销售、食品进货渠道不规范等问题。
2019年:“辣条”生产乱象与“土鸡蛋”造假风波
2019年3?15晚会曝光了“辣条”生产过程中的乱象。部分辣条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卫生条件恶劣,存在设备简陋、原材料随意堆放、工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且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剂,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此外,晚会还揭露了“土鸡蛋”造假问题,一些商家通过在鸡饲料中添加斑蝥黄等色素,使普通鸡蛋的蛋黄颜色加深,冒充“土鸡蛋”高价销售,欺骗消费者。
2020年:“过期面包”与“毒海参”问题引发关注
2020年3?15晚会曝光了“汉堡王”部分门店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过期面包制作汉堡、随意篡改食品保质期等。此外,山东即墨部分海参养殖户为清除不利于海参生长的其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敌敌畏等农药,恒生源等企业被点名。
2021年:又见“瘦肉精”,为何屡禁不止
2021年3?15晚会食品安全方面主要曝光了河北省青县养殖户违规添加瘦肉精,当地羊肉流向多地,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木薯粉条造假”掀起轩然大波
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部分酸菜生产企业采用露天土坑腌制酸菜,工人在腌制过程中脚踩酸菜,甚至有烟头、杂物混入其中,卫生条件极差。这些酸菜不仅被用于制作方便面等食品,还流入餐饮市场。此外,河南许昌禹州市的夏都三粉厂等多家企业,用廉价木薯粉代替红薯粉制作粉条,加工粉条的机器布满污渍,原料、环境卫生等都不达标。
2023年:“香精大米”以假乱真
2023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企业用香精将普通大米伪装成“泰国香米”进行销售的问题。这些企业通过添加化学香精,赋予普通大米浓郁的香味,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长期食用含有化学香精的大米,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肝脏等造成损害。
2024年:“槽头肉”与“听花酒”,真真假假引人思
2024年3?15晚会曝光了槽头肉变梅菜扣肉,随着预制菜销售火爆,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安徽厨先生等企业使用劣质槽头肉充当梅菜扣肉的原料。此外,“天价” 听花酒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而被处罚。
2025年:“保水虾仁”与餐饮连锁企业问题凸显
2025年3?15晚会再次聚焦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了部分企业在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的问题。此外,一些知名餐饮连锁企业也被曝光存在剩菜回收再加工、使用变质食材、员工健康证缺失等问题,如杨铭宇黄焖鸡部分门店剩菜回收再加工、使用变质食材。
回顾过去十年3?15晚会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每一次曝光都是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力打击,也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次检验和完善。这些曝光事件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从《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到各项具体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更新,从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到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同时,也促使食品行业从业者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自律,推动食品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复杂严峻,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