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食品机械设备网>饮料机械网>资讯列表>二〇二四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召开

二〇二四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4年04月11日 10:05:49 人气: 10667 来源: 中国食品报
  近日,由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优乳奶业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奶业发展形势分析暨2024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扩大奶类消费 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强调持续实施优质乳工程,提升国产奶核心竞争力,为人民提供优质奶。
 
  凭硬实力获奖 得益乳业助力健康中国
 
  会上,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做《联盟工作报告》。他强调,联盟以构建“种植—养殖—加工—消费—健康”一体化利益联结共同体为核心,把消费与健康纳入奶业链,实施优质乳工程,推进节本增效优质扩消费行动,进一步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趋势展望》报告,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奶业未来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奶业振兴信心。尼尔森IQ北区销售增长团队负责人郑健做《2024年食品饮料与奶业行业展望》报告,明确了奶业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为行业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为提高联盟成员的乳品检测能力,保障优质乳工程产品的品质,主办方组织全国乳企开展“2024年优质乳工程检测能力提升公益性技术大比武”,并在会上公布了优秀奖企业名单。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益乳业”)凭借过硬的检测实力和准确的检测结果荣获优秀奖,充分彰显了得益乳业在品质管理方面的优势。得益乳业始终以消费者为核心,扎实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自有自控模式,坚持更高标准生产更高品质的鲜活牛奶,满足消费者的更高营养需求,助力国民健康。得益乳业不断创新提升科研技术实力,生产高品质营养牛奶,满足消费者对鲜活好奶的需求。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养东与得益乳业、天津海河乳品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国际奶业科技创新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本土鲜奶的特异性品质研发进入新阶段。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与得益乳业将充分发挥各自奶源、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富锶功能原生牛奶的研发与应用,共同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双方将努力打破技术瓶颈,提升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乳制品,进一步促进奶业向品质提升的方向迈进,助推奶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鲜活”基因 布局全产业链
 
  得益乳业董事长王培亮针对“鲜活”理念和全产业链自控模式在助力健康中国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王培亮表示,作为中国奶业的重要一员,得益乳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鲜活”基因。“鲜活”不仅仅指牛奶的新鲜程度,更强调的是牛奶中的天然活性营养,这些活性营养才是牛奶的核心价值。活性营养如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α-乳白蛋白等,对健康有积极影响。国家优质乳工程的核心就在于研究如何保留牛乳中更多的天然活性营养。但这些营养十分“娇嫩”,实施国家优质乳工程,采用低温巴氏杀菌工艺,能更大限度地保留这些鲜活营养。
 
  为实现让消费者从“喝上奶”到“喝上鲜活好奶”,得益乳业始终坚持低温奶战略,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种—养—加—配—销”全产业链战略布局。产业链上游,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循环奶业基地,拥有4个现代化、规模化万头牧场,配套2万亩种植基地,原奶品质高。产业链中游,建设低温乳品智能生产基地,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与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国家优质乳工程研发中心,采取“膜过滤+双离心除菌+75℃/15秒低温巴氏杀菌”先进工艺,更大限度保留牛奶的活性营养物质,同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荣获“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产业链下游,打造全程冷链和“益家订送奶服务”,建设鲜活牛奶门店1万余家,拥有5000余人的送奶服务队伍,配套5000余辆保温投递车辆,更大限度保证产品从工厂到餐桌不超过24小时,每天为100万个家庭提供“益家订送奶服务”,满足2000万名消费者对鲜活好奶的营养需求。
 
  未来,得益乳业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以优质乳工程为核心,联合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整合双方科技优势与市场优势,深耕乳业全产业链,产出更高营养、更高品质的鲜活牛奶,满足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需求,助力国人健康。
 
  (周志伟  刘晓彤)
关键词: 食品饮料,奶业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80407460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 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 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 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企业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